文化中国行|塞上驼城魅力足
文化中国行 | 陕西入境旅游迎来开门红
陕西边检总站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西安口岸出入境旅客预计超4.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增长84%。出入境客运航班约330架次,日均航班量增加了91%
[详情]
文化中国行|听秦腔 看舞狮 品美食 烟火气升腾 文化味十足
大秦正声·唱响高陵”是春节期间高陵区规模最大的秦腔展演活动,每场演出时长3小时,包含8个曲目
[详情]
文化中国行|非遗贺新春 欢乐过大年
窗花剪起来、年画贴起来、花馍蒸起来、秦腔唱起来、非遗“村晚”演起来……
[详情]
文化中国行|铜川:景区人气旺 活动乐趣多
蛇年新春,铜川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儿十足
[详情]
文化中国行 | 正式开放后的首个春节 陕历博秦汉馆“圈粉”无数
春节长假前三天,秦汉馆接待游客将近两万五千人
[详情]
文化中国行 | 西安兴庆宫公园新春游园会里年味浓
西安兴庆宫公园推出“长安灯市——华灯耀兴庆”2025年兴庆宫公园新春游园会活动,以非遗和民俗为主题,从1月15日一直持续到3月15日
[详情]
文化中国行|社火闹新春 “演”出美好生活新期盼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在陕西,社火与春节紧密相关,没有社火的春节仿佛缺少了灵魂。新春时节,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气息。锣鼓声响起、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详情]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非遗+科技”解锁唐“潮”中国年
春节期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丰富文旅数字化新业态,推出了AI定制写真等将数字技术融入沉浸式场景的新产品
[详情]
文化中国行|以影为媒 感受宝鸡的独特魅力
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所聚焦的“西岐”在如今的宝鸡岐山县,这里是周文化的发祥之地
[详情]
文物里看新春:蛇年说蛇
蛇,象征着智慧、灵动、幸运,有着生生不息的寓意,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详情]
文化中国行|一条“板凳龙” 点亮整个村
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独具魅力的民俗盛宴——板凳龙。
[详情]
文化中国行 | 踏雪逐冰 畅享运动乐趣——陕西冰雪旅游热力十足
近年来,“陕西滑雪大会”品牌活动内容不断扩充,探索出“滑雪+文化”“滑雪+旅游”“滑雪+助农”等新模式,带动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发展。
[详情]
【文化中国行】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澳门博物馆举行
该展览为期3个月,共展出100件(组)精品文物,集中展示周秦汉唐的礼乐制度、军事实力、工艺水平以及文化艺术成就
[详情]
【新春走基层】探寻红色印记 赓续文化血脉——陕北红色旅游持续火热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游带动全域游,结合春节假期,延安市推出丰富的文旅惠民活动,不断满足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详情]
陕西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陕西省考古学会对外陆续发布参评“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的15项重要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将在“2024年度陕西考古成果交流会”上予以公布
[详情]
西安非遗传承人巧手制灵蛇 棉絮画、彩塑、葫芦一展新春祥瑞之气
蛇年新春将至,西安非遗文化的发展保护也处处弥漫着新气象、新风景。
[详情]
文化中国行丨多彩民俗迎腊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被视作农历新年的“前奏”。这一天,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过节方式。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延续。
[详情]
洛南县保安镇: 让“守艺人”带出更多手艺人
2024年12月12日,在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的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内,北斗村村民李秋凤正和几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编织草编制品。
[详情]
文化中国行丨一简千年,“牍”懂自信中国
一简千年,“牍”懂自信中国
[详情]
陕西辛亥革命(井勿幕)事迹陈列馆在蒲城开馆
2024年12月27日,陕西辛亥革命(井勿幕)事迹陈列馆在蒲城县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揭牌并对外开放。
[详情]
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考古成果——门址结构为一门三道新发现隋代水渠、桥梁等遗迹
“安化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一门三道的门址结构、规模及营建方式,新发现隋代的水渠、拦河堰、桥梁等遗迹,不仅为认识隋大兴城的格局,也为隋唐长安城的水利设施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国强向记者介绍了隋唐长安城
[详情]
陕西62件文物赴天津参加“秦汉大展”
“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在天津博物馆五楼5号展厅展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丰富展品
[详情]
文化中国行 | 恒口老街:乡愁归处 古韵悠长
在恒河、月河的川道之间,有一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00米的街道——恒口老街。这里现存明清、民国风貌民居700余座,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恒口人的乡愁。2024年12月23日,记者走进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探寻这条老街的文化脉络和生活气息。
[详情]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云展览上线
“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全面展示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及其前身秘密交通站和红军联络处的光辉历史
[详情]
北朝名臣陆逞墓考古新成果——志文对比发现:传世名作有多处错误
墓主步六孤逞,本名陆逞,出身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官宦世家,仕宦西魏、北周,《周书》《北史》中均有陆逞及其兄陆通的传记
[详情]
跨年乐享会上演古今交融的风雅盛宴 董宇辉携方锦龙、郎朗在西安跨年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视剧金曲,到千禧年之间的动画片主题歌,三个半小时的怀旧风,交响乐与中国民乐在舞台上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详情]
传承漆艺 历久弥新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位于秦巴山区,漆树分布广泛,资源丰富。
[详情]
宝鸡周原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发现周原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墙 出土“秦人”字样甲骨
12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4年宝鸡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又有新进展,取得多项重要考古发现。
[详情]
陕西周原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 出土“秦人”字样甲骨
2024年陕西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又有新进展,发现了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群,以及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
[详情]
文化中国行|精品演艺打造古都文化新风景
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常演不衰,新编历史舞台剧《赳赳大秦》让文物“活”了起来,驻场演出《无界·长安》带火了非遗,创新舞台剧《鼓》奏响“中国古代交响乐”……在千年古都西安,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让演艺市场迸发新活力。
[详情]
文化中国行·在博物馆穿越时空|陕西考古博物馆:让过去拥有未来
博物馆是浓缩了时光的地方。走进博物馆,便开启了一段延展生命宽度的旅程。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会在不同的空间里发现时间留下的印记与启示。
[详情]
【实现人民的愿望·聚焦重点提案】数智赋能让更多文物“活起来”
聚焦以“数”赋能,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农工党陕西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让文物“活起来”的提案》
[详情]
文化中国行丨唐风汉韵弦歌不辍 千年古都今朝更盛
西安,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详情]
2024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发布 “西安贾里村墓地发现盛唐两大家族墓地”入选
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西安贾里村墓地发现盛唐两大家族墓地”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详情]
新华视点|古艺新生
陕西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发源于今陕西渭南华州区的“华县皮影戏”尤为有名。近年来,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古老的皮影戏也焕发了新活力。
[详情]
民俗传承邂逅文旅创新 袁家村千人饺子宴开席
12月21日,冬至,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游客服务中心门口的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人饺子宴热闹开席。
[详情]
看民俗表演 品美味水饺 2024年西安市冬至饺子美食日活动举办
12月21日,2024年西安市冬至饺子美食日活动举办,新城区永兴坊广场上热闹非凡,精彩的舞狮、华阴老腔表演轮番上演,配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现场掌声叫好声不断,市民与游客们驻足品尝,一同分享冬日里的温暖。
[详情]
相聚在冬至 饺香情意浓
12月20日,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五一社区携手五一睦邻日间照料中心,举办“情暖在冬至 共话邻里情”主题活动。图为社区居民参加“百家包饺子”大赛。
[详情]
高口碑电影扎堆 西安影市全力冲刺“贺岁档”
随着年末临近,电影市场的贺岁档“激战正酣”。作为春节前的重要观影高峰期,贺岁档不仅承载着观众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也是各大片方争夺票房的“胜负手”。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35部电影定档贺岁档(11月22日—12月31日),累计票房已达到16.72亿元人民
[详情]
2024年度“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名单公布 陕西3所高校原创剧入选
用话剧“小舞台”搭建思政“大课堂”。12月19日,记者了解到,2024年度“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名单日前公布,全国共选出8个剧目,陕西3所高校原创剧入选。
[详情]
【代表委员风采录】史佳:做对外传播的“探路者”
“今年我持续关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用艺术形式讲好陕西故事等领域,也撰写了相关提案。这几天,我要再去调研,走访群众,进一步完善提案。”12月18日,省政协委员、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总编辑史佳说。
[详情]
邂逅蓝关栈道
一直听闻蓝田水陆庵庙会很盛,可惜一直无缘赴会。
[详情]
文化中国行|沿着运河看非遗——吴桥杂技 守护有方
近年来,沧州市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发展的过程中绽放出新的时代风采。
[详情]
学习柳青,最好的传承就是——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陕西作家柳青佚作《在旷野里》获图书类优秀作品奖。
[详情]
陕西2人获评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
12月7日,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在南宁闭幕,“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名单揭晓。共18名优秀演员入选。其中包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团青年演员张雅琴、西演·西安易俗社演员高二强。
[详情]
宝鸡下站遗址考古明确先秦祭祀活动演变
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已明确该遗址从春秋中期至西汉晚期祭祀坑的年代序列
[详情]
西安南郊发掘千余座古墓葬 发现唐玄宗董贵妃亲族董氏家族墓
此次考古工作发现了唐玄宗董贵妃之亲族董氏家族墓,出土八方石刻墓志,确认该墓地以董彻墓为祖茔,至少存在祖孙四代人,由南向北,从祖至孙,逐辈排列
[详情]
千年光影绽放“新”魅力——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华县皮影戏”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用兽皮雕刻影人,借光投影幕布表演的一种戏曲形式。
[详情]
“版本里的中国”丨在西安国家版本馆 感受汉唐风韵
走进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仿佛穿越时空
[详情]
陕西文物“出差”记!国宝出差,拢共分几步?
精致小巧的鎏金雀鸟纹银香囊、活灵活现的赤金走龙、色彩绚丽的三彩胡人骑驼奏乐俑、惟妙惟肖的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11月18日,陕西4家文博单位的73件(套)珍藏文物跨山越海“出差”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唐—— 一个多元开放的
[详情]
显示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