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律师协会副监事长,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雷西萍发言 :
企业合规由检察院来主导,通过对西安市、汉中市、榆林市等地检察院调研走访,了解到陕西省检察院系统如何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文件精神,已初见成效。
但是,我在调研走访以及代理案件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合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和阻力:
1.现有法规无法完全涵盖企业合规管理的各个部门,导致合规整改难以推进;
2.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有待完善;
3.合规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机制没有建立;
4. 对涉案企业运营过程中而导致的刑事犯罪没有甄别;
5.一些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监督和管理不够及时、有效。
企业合规建设是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锚点,针对上述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优化完善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确保企业合规管理能够得到规范推进。
二、应当加强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合规案件的权威性。
三、明确企业合规管理职责的划分,减少交叉和冗余的职责,提高对企业合规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要甄别企业涉诉违法犯罪案件的性质,对企业负责人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少捕慎诉慎押,释放检察善意。
五、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实现社会治理数字化。
查看详情
省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兼西安稽查局局长鱼向东介绍:
近年来,我省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动私募基金发展进一步提速,在支持科创企业融资、助推区域产业升级等方面成效明显。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前我省私募基金发展仍存在一定瓶颈,进一步导致基金培育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对民企占多数的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投资占比仅45%、29%,新增上市公司渗透率30%,促进创新创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私募投资基金监管条例》即将正式实施,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私募基金作用发挥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应乘势而上、靶向发力,助推私募基金行业做大做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是整合资源,壮大私募机构基金规模。
二是精准赋能,强化基金与产业的对接。
三是抓实改革,持续优化基金营商环境。
查看详情
省政协委员,陕西江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发言: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创新思维,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政策上解惑、帮扶上解渴,引导民营企业增强信心、大胆发展,成为全省上下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省政协委员和一名民营企业家,我结合在企业经营中的切身体会,就民营企业需要怎样的发展生态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生态问题
诉求响应难。政策获得难。市场准入难。企业办事难。
二、对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生态的建议:
1.加强调研和沟通,畅通企业诉求通道。
2.加强政策出台统筹协调力度,做到精准宣传。
3.消除障碍,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4.打造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查看详情
省政协常委,万科西北区域事业集团首席合伙人、首席执行官、西安公司首席合伙人郭继勋发言: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重磅出炉;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今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都对推动民营经济工作提出新要求给予新期待。作为经济界和房地产行业代表,建议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市场发展信心问题。
二是解决好具体政策落地问题。
三是解决好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四是解决好个别历史遗留问题。
查看详情
省政协常委,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茜介绍: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等。我省在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回应了民营企业的诉求期盼,为民企发展解忧解压,极大增强了民企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机构不守契约、拖欠款项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
短长并举,有效破解企业账款拖欠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防范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整治,将一系列政策落实为具体行动方案和实施路径,迅速见效。
查看详情
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樊建强介绍: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但是,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政府层面:一是融资政策落实有待加强。二是征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信用信息共享法律法规不健全、征信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政府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不充分、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发挥不充分等。
2、金融机构层面:一是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国企偏好”。二是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将贷款质量与信贷人员利益直接捆绑,致使信贷人员对中小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三是金融创新不足,尤其是缺少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短、频、急”特点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3、企业层面:一是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担保手段有限、生命周期短、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公司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二是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三是一些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不重视自身信用,部分企业甚至存在恶意骗贷、逃债行为。
二、纾解融资难题的建议
查看详情
省政协委员,商洛市政协主席王宁岗发言:
党的二十大将“两个毫不动摇”确定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围绕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突出三大转变,让惠企政策深入人心、落地见效。为此建议,要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突出推进方式由“立”向“破”转变;加强政策宣传、政策解读、政策指导等服务,让企业“一听就懂,一看就知道怎么做”;强化效率、质量、动力变革,统一政策适用范围、享受条件和申报流程,明确办事指南、办理方式和办理时限。
二要提升三种能力,让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人才+制度、创新+资本”是解决民营企业问题的关键。为此建议,要着力提升三种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融资能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三要做好三篇文章,让发展环境充满温情、饱含真情。发展环境是硬实力。为此建议,要真心做好三篇文章。做好“加”的文章;做好“减”的文章;做好“除”的文章。
查看详情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铁发言:
为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助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对民营经济领域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
1.加强顶层设计。建议结合我省实际,深入调研,借助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家智库、第三方咨询机构等外部力量,尽快出台我省开展重大政策举措第三方评估的实施意见,对政策评估原则、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程序等规则作出规定,为开展民营经济领域政策举措第三方评估提供依据和支持。
2.强化成果应用。一是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强化评估约束力。三是聚焦企业关切,及时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
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各部门、各级政府和有关社会组织,对第三方评估工作应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主动全面地向评估机构提供相关资料,如实说明情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4.坚持培育规范并举,强化第三方评估队伍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加大评估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关学科、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
查看详情
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十条措施贯彻落实总体情况:
工作机制逐步优化,政策支持更加精准;沟通渠道日益顺畅,问题破解更加有效;企业主体持续优化,总体规模更加壮大;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服务质效更加优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