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热线:029-63903887 直播结束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7 08:42

    直播预告 | 省政协召开“科学编制‘十五五’ 规划,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会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于9月8日至9日在西安召开,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议政协商。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次常委会会议将邀请省政府负责同志就“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情况作报告,与会人员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部分政协委员将聚焦主题进行大会发言,为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言资政。

    会议还将传达学习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精神,举行专题讲座,审议有关文件和人事事项。

    各界新闻网将进行图文直播,敬请期待!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00

    直播开始

    9月8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议政协商。

    各界新闻网正在进行图文直播,欢迎观看!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03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06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09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14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5:55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03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07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15

    刘迎军: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 科学擘画陕西省“十五五”发展蓝图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陕西经济联合会会长刘迎军发言:

    “十五五”时期我省面临的机遇是:以县域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会有力拉动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居民消费需求由生存型转向服务型,老龄化对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将有效释放消费潜力。

    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科学研判,确立目标。围绕供给与需求、城乡公共服务、区域发展三大均衡,统筹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经济与民生、发展与安全。建议“十五五”我省经济增速按5%左右考虑。

    聚焦优势,明晰定位。全力构建五大发展高地:打造以西安为核心的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新兴产业加快集聚的国家新质生产力先行示范区;依托丰富文化遗产塑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借力自贸区、中欧班列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立足固有优势建设国家能源创新示范区。

    统筹谋划,优化布局。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打造“两横一纵”经济廊道。建设关中科技创新引领区;建设陕北能源革命转型示范区;建设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建设陕南生态价值转换试验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系统施策,重点突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科技”双驱动转型,构建“三侧”闭环创新体系,全面扩大改革开放。践行民生优先理念。加强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水源地治理,打好“三北”攻坚战。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22

    罗军:坚持全环节发力 推动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盟省委会副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发言:

    “十五五”时期,应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科技创新破题,着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矩阵。组建超导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镁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开发区、高校院所、企业与上下游机构共建创新联盟。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参与科技战略规划、重点项目及重要政策论证机制,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倾斜,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创新研发资金循环机制。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激发“三项改革”活力,建立全省科创资源统筹平台,增加“先投后股”“先试用后转化”试点城市,扩大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范围。

    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支持西安建设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打造“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面优化人才流动社会保障体系。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29

    马晓华:巩固优势 补齐短板 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部执行主任马晓华发言:

    “十四五”时期,我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实施“链长制”为抓手,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十五五”时期,应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方向,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奠定坚实基础。

    升级传统产业,稳固高质量发展底板。始终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陕西发展的“硬支撑”,加快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

    壮大新兴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链群,着力优化县域布局,实施县域工业园区提升行动。

    培育未来产业,抢抓高质量发展先机。坚持“超前布局、敢于投入、静待花开”的理念,出台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优先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成长型未来产业。做好金融资本长期布局。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实施未来产业前沿攻关和“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38

    崔彬:加快文旅产业创新 推动“文旅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民革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崔彬发言:

    “十四五”期间,我省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基本确立了“一核四廊三区”的发展新格局。

    “十五五”时期,应全面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以推进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推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全面优化、文化传播能力全面增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实现“文旅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丰富文旅业态,激活消费潜力。加强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文旅+百业”发展模式效能。鼓励“创意+文旅”融合。

    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发展效能。加快省内文旅资源整合,加强对外联动,推出跨区域联票。加大文旅项目用地用能、人才队伍、技术支持等要素资源保障。

    加强文化传播,提升国际影响。组建全省高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联盟。推进“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故乡”等外宣品牌建设,争取国家重大外事交流活动落户陕西。

    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智慧化与标准化建设,建立“文旅大数据中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45

    陈玉玲: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陕西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省委会主委陈玉玲发言: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承办首次中国—中亚峰会,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长安号主要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加快。

    “十五五”是陕西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关键窗口期,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攻坚突破期。应牢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机遇,全面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比较优势。

    打造高效率的开放通道。制定全省陆港空港协同发展总体规划,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突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枢纽作用。

    建设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广“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模式,鼓励国家级经开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经验。

    发展高层次的开放产业。全力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着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对接。

    形成高品质的开放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推进“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等改革试点,深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协调、数据共享与联合奖惩。完善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银企融资对接等机制。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6:53

    王晓驰: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王晓驰发言:

    民营经济好则陕西经济好,民营企业强则陕西发展强。“十五五”时期,应坚持“量质齐升”的思路,全力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新观念,重视民营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结合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宣传优秀民营企业案例。

    完善政策,确保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规范平等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对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实施“非禁即入”。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优化服务管理机制。

    精准赋能,推动项目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推行政府项目“清单制”+“标准制”管理,推出更多涵盖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清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持续深入实施惠企纾困行动,提升企业生存发展能力。

    培育引领,壮大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弘扬民营企业家精神,组织开展高端研修、教育培训等活动。积极搭建集信息共享、人才引进、技术指导、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7:00

    张华俊:把握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机遇 推动消费投资良性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张华俊发言:

    着眼“十五五”,应把握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机遇,主动革新投资理念与经济组织形态,推动消费与投资互动互促、协同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投资于人”,优化社会保障、增强消费意愿。加快“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转变,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减轻居民支出压力,激发消费内生动力。

    聚焦“投资于治”,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消费承载。全面加强现代化公共服务,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聚焦“投资于环境”,优化城市风貌、吸引外来消费。发挥我省文旅资源优势,在释放本地人口的消费潜力基础上,充分挖掘外来人口的消费潜力。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7:08

    刘勇:提升我省城市空间品质 培育“十五五”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国工商联常委,省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发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确立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主线。我们应准确把握战略取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推动城市从“居住之地”变成“向往之城”。

    以省级统筹为笔,绘就民生提质“总蓝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出台《城市更新条例》,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全省统一的城市改造任务,出台技术导则。

    以基础设施为脉,织密宜居生活“幸福网”。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加快口袋公园、垂直绿化建设。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以创新路径为钥,激活存量空间“新价值”。打破“重新建、轻存量”的思维定式,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等重点区域改造。加强零星用地整合利用。推动老旧厂区打造“工业遗存”文旅新模式。

    以多元共治为基,凝聚城市发展“同心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明确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的权责清单。推行“公益创投”。建立“物质环境+社会感知”的多维度评估体系。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7:16

    李文革: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渭南市委会主委李文革发言:

    “十五五”时期,我省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原则,构建“12345”战略体系。

    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坚持巩固优势、突破瓶颈、补强短板、提高质效。建设秦岭数字化监管平台。完善黄河干支流生态补偿机制。创新陕北矿区治理模式。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全力打造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实施“陕南绿色产业倍增计划”。打造西咸新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科技引领、制度变革。设立环保产业基金,支持省内高校生态环境相关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覆盖所有乡镇的“三秦环保卫士”志愿者网络,推动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7:24

    李曼: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商洛市委会主委李曼发言:

    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共同富裕方向,全力抓好城乡居民就业增收。

    “十五五”时期,我省应坚持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上下功夫,系统施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做强做优文旅融合品牌。实施强县富民工程,建设县域产业协同发展区。

    加快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加快建立促增收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企业与职工“增收增效”协商机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重点群体帮扶机制。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础联通网络,推进“气化陕西”提升工程。创新公共服务供给,建立城乡教师、医生定期轮岗制度。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兜底体系。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医疗保障网络。推广“共有产权住房”,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

  • 各界导报社记者、各界新闻网编辑

    2025-09-08 17:26

    直播结束

    会议议程进行完毕,直播结束,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