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报道 > 短视频大赛

文史资政促产业 ——周至县政协《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征编故事

2024-12-14 16:41:29来源:各界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产业的迅速发展,周至县猕猴桃先行者的优势地位已受到严重威胁,面临内忧外患的问题。周至县政协一直通过视察调研、提案以及社情民意等方式提意见建议,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我们还一直考虑能否从不同角度为周至县产业发展做点什么。在讨论中,大家提出哑柏刺绣曾是周至县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但是短短三十多年时间,却走向衰败,令人惋惜。大家一致认为,哑柏刺绣是前车之鉴,不妨利用哑柏刺绣兴衰的历史教训来资政,为当下产业发展敲响警钟。基于这个初衷,县政协决定征编《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这辑文史资料。

  为此,2022年6月,《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正式启动。县政协成立了编撰委员会,每一个政协人都动了起来,特别是年轻干部也主动承担了采编任务,真情投入到文史资料工作中,共同致力于把这本书编好。开始对哑柏刺绣行业的发展和兴衰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征集、整理。察盛衰之理,供后人借鉴,这既是政协工作的本分所在,也是为周至县产业发展提升尽一份力。

  万事开头难。要出版一本文史资料,第一步非常关键,那就是确定大纲。县政协走访了县档案馆,当时的主管部门,查阅了大量的周至刺绣相关档案资料,初步确定了征稿大纲和编撰计划。主要领导在哑柏镇政府主持召开了文史资料征编座谈会,与会人员特别是参与哑柏刺绣的部分亲历者围绕征稿大纲和要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文史资料的征稿方案、征稿范围、撰稿要求、建议提纲等进行充分讨论交流,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完善征稿大纲、有序推进征编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县政协领导班子多次指导该书的编写与修改,补充方案,确定编目,提出修改意见。强调文史资料一定要有灵魂,要按照刺绣发展的阶段,从不同方面的从业人员入手,选好角度,突出特色。要从刺绣兴衰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为周至县相关产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2023年3月,文史资料正式进入采写编撰阶段。不同于文学创作,撰写文史资料要求严格遵循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力争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而当时的亲历者,少数健在者记忆力越来越差,其子女们要么不知情,要么在外地,挖掘、收集素材十分艰难。为了更好地挖掘线索,县政协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到周至县哑柏镇政府、哑兴村、仰天村、阳化村、槐花村等村,四屯镇下三屯村、东风村召开专题座谈会13次。县农业局、县经贸局、哑柏供销社及相关镇村也为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我们先后采访刺绣产业链上的亲历者、参与者200余人,包括走访当年诸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特别是曹宽宽、袁德长、于凤玲、王芸香、张水利等一些刺绣产业的顶尖人物,采取追踪征集、专题征集、广征博采的方式,多次登门进行深入专访,向他们约稿征集,有的亲历者亲自撰稿,有的参与者口述,由其他人代笔整理,记述了许多可靠真实的情况,多途径、多方式采编了100多份素材。

  回想起这段采编经历,机关就有年轻同志开玩笑说:“当回小记者还挺有趣的,听到亲历者讲她们当时起早贪黑忙着赶工、甚至抢活、做刺绣、卖刺绣的故事,就和看了一部电视剧一样,有时听到动情处还会感动地流泪,真没有想到我们周至还有这样的一段红火历史,这次来值了。能把别人的亲身经历与见闻写出来,把珍贵的历史和经验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我们也算是做了贡献了。”

  采编过程中也遇到过诸多插曲。比如,有一次,征编者去采访一位亲历者,当他听说了采编目的后,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说道:“这会你们想起来了,早干嘛去了,多么好的刺绣市场我们没有守好护好,三十年时间就被市场淘汰了,就跟自己辛辛苦苦养了三十年的娃夭折了一样,揪的心口疼,我就不敢想这个事,提起来就觉得心里被掏空了一样,让人失落伤感。”听了这位亲历者的这些话,采编小组愣住了,不是因为他的抵触情绪感到这人怎么有点不配合,而是被他说的这些话深深震撼住了,这该是怎样一份让他难以割舍的产业。我们能体会到他的心灰意冷,却无法真正共情,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

  原以为把文史资料征集来了,组稿成书就简单了。岂不知,复杂的还在后面。因为文史资料要体现政治性、导向性、史实性、文字性,所以每一份征集来的资料还要几经打磨,反复修改,这些工作非常琐碎、耗时间、耗精力。有的史料有明显的逻辑错误、文字错误,有的史料需要重新整理思路、调整结构,有的史料有插图却没有图片说明等等。文字性问题可以自行修改,史实性问题必须与亲历者再次核实,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文史资料,甚至审阅了四五遍,最终从100多份资料中选定了40份先行收录到《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中。紧接着,所有参与者又投入到考究这40份文史资料当中,开始了三审三校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潜心修改、推敲完善,大到标题、内容的修改,小到标点符号的校对,任何一处细节都需要严肃对待,一丝不苟校对。已经修改过的地方,还要再经两三个人校对,存有异议的,及时与主编沟通交流,力求把该书编纂得全面翔实。

  就在组稿已经完成准备出书的时候,县政协主要领导又提出这辑《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文史资料最后的启示部分内容还稍显单薄,这应该是这本书的灵魂部分,是最值得浓墨重彩的地方,比重要更大一些,这样才能把哑柏刺绣的衰败原因讲清楚,才能起到为当下产业发展敲响警钟的作用。随即召集主编和采编人员召开研讨会,探寻产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产业启示,既为后人之哀,也为今人之鉴。于是,负责写稿的几位工作人员,连夜又重读已经编好的文史资料,讨论交流、探讨组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总结启示,最终又增加了《解放思想是产业发展强有力的引擎》《产品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标准化管理是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政府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居安思危是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利法宝》这几篇启示篇目,使得这辑文史资料分量感十足。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工作,《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于2023年12月正式出版,收集文字资料12万字,图片300余张,从多个侧面记载了周至刺绣历史的真实性和细微性。县政协十六届三次全会期间,《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向全体县级领导,相关部门,全体政协委员发布,反响很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会议期间,委员们在分组讨论会议上提到周至县的产业发展时,又对这本文史资料进行了激烈讨论,觉得这本书编得很有质量,哑柏刺绣是前车之鉴,只有吸取教训,当下猕猴桃产业发展才能免蹈覆辙。其中有个委员家里以前就从事过哑柏刺绣,读了之后深有触动,他没想到这份产业以文史资料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大家没有忘记哑柏刺绣曾经为周至的经济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更为后来产业的没落唏嘘不已,其他的很多哑柏刺绣亲历者读了后,十分感动,都流下了眼泪……。县委主要领导评价说,“县政协编辑出版的《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文史资料,正当其时,殊为不易,其中有成功的经验,而更多的是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历史教训,这是县政协主动积极履职、共襄发展大业的又一生动实践,也是周至县一笔不菲的历史财富”。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传承历史、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回顾《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从征集到出版的全过程,以史为鉴、服务当今,传播了政协声音,扩大了政协影响力,真正做到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每一个政协人都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大家都很欣慰,也很自豪。现在,周至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猕猴桃首位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周至县政协发挥了文史资料“鉴往知今”“可为资政”的作用,从侧面为周至县的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这是我们又一次展示履职成果、彰显履职作为的生动实践。今后,周至县政协还将继续坚守初心,勇于担当,通过征编更多的文史资料,履职尽责、献计出力,与周至人民一道,携手共建美丽富裕幸福的现代化金周至。(作者:刘茜,政协周至县委员会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 穆小蕊 关键字:周至县政协 《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 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