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报道 > 短视频大赛

政协提案助力 高铁过境设站

2024-12-13 09:35:22来源:各界新闻网
  
  
  
  

政协提案助力高铁过境设站

陈永明

  秦岭,东西纵横三省一千六百公里,南北宽达三百多公里,成为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横卧于十三朝古都西安与天府之国中心的成都两座省会城市之间,千百年来,两座大都市之间的往来,仅靠几条秦蜀古道来承载。2005年10月,率先修通了西汉高速公路,实现了千里之遥一日还的奇迹。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客运专线的正式运营,我受邀体验运营后第一列从西安开往成都的“熊猫号”列车。我的家乡在秦岭南坡崇山峻岭之中的佛坪,列车从西安出发,到秦岭进了隧道,从第二个隧道出来,就到了佛坪县城了,穿越秦岭用时才20多分钟,快得真不可思议。坐在车上我思绪万千……

  穿越秦岭之快,用时之短,让佛坪人体验了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让我想起了时任县长刘德力。西成高铁规划线路方案时,在陕西境内,唯有宁陕与佛坪两县有着在哪过境设站的竞争和博弈,其他县区均是必经之地。宁陕对此有着充分的准备。而佛坪又面临县小人少,外界了解甚少,为争取带来了许多困难,形势对佛坪极为不利。刘德力县长为争取西成客运专线过境佛坪设站,多次到西安、北京去找专家、领导,阐述过境佛坪的优势。

  佛坪县是省政协的扶贫联系点,从1995年起,省政协办公厅就一直作为联县扶贫的牵头单位,为佛坪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能使西成高铁过境佛坪设站,经县领导反复考虑,必须借助省政协的力量来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县政府专门向省政协上报了《关于恳请协调将我县纳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及其站点建设方案的请示》,刘德力县长又当面向省政协领导作汇报,恳请省政协从联系扶贫的角度给予积极帮助。建议以政协委员的名义在省政协及全国政协会上联名提案呼吁“西成客运专线在佛坪过境设站”,得到两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随后,由省政协下派佛坪挂职的副县长刘昌军(时任省政协扶贫办主任)联络省级各民主党派及政协委员撰写提案,在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及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提案。经中省市县16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在全国政协会前以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向全国政协办公厅报送,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省政协提案交由省发改委、西安铁路局承办,全国政协将此提案作为重点提案交由铁道部承办,为高铁落地佛坪助了大力,让铁路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充分感受到了地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佛坪过境设站项目的高度重视,为成功争取赢得了各方的倾力支持。

  2009年4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西成高铁客专设计方案评审会落幕,终于通过了在佛坪过境设站方案。消息传回佛坪,顿时,全县上下一片沸腾,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佛坪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又想起了父亲,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单位派遣,背着行囊到西安参加历时半年的会计培训。从家里出发,徒步翻越秦岭,到厚畛子,上傥骆古道,出骆峪到周至县城,坐汽车到西安,沿途住私人客栈,条件极差。秦岭南坡的人睡床,而北边都睡炕。他一路晚上睡数十人的大炕,吃着自带的干粮,喝着路边的山泉水,竟然走了五天才到西安。培训结束原路返回,又用了五天,到家后,人瘦了一圈,身上长满了虱子,第一件事不是喝水、吃饭,而是先处理一身虱子,这一路艰辛可想而知。

  1983年元宵节那天,是我第一次翻越秦岭到西安。当时虽说周城公路(周至到城固)已经修通十多年了,但公路等级低,塌方地方多,车能顺利通过的时候很少,客运公司就无法正常发班车。父亲通过一位朋友联系上去西安办事的县林业局一辆小卡车。那天,父亲送我上车是早上八点钟,天空中一直飘着雪花,西北风把天空中的雪花从盖有帆布篷的缝隙间吹进车厢,驾驶室里坐着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我与另外三位搭乘便车的人坐在四面透风的车厢里,他们裹着长长地绿色军大衣,只有我穿着小棉袄,戴了双白线手套,路面坑坑洼洼,车颠簸得厉害,双手还须紧紧地抓住车帮,一会儿手脚都冻僵了,取下手套,插入袖筒暖和一下,把冻僵的腿脚伸一伸活动活动,手还未捂热,头又碰到摇晃的车帮上,急忙取出手,揉着起了包的头皮,忍受着寒冷,双手抓住车帮,坐在货物上的身子才能尽量保持平衡。那天车走到西安市万寿路时,已是华灯初上,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第一次在元宵节见了那么多、那么大的花灯。到学院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到一次西安竟然要走这么长的路,感觉甚是辛苦。

  在西安上学时的几个寒暑假,无论回家、返校,都在数九寒天或三伏天,秦岭上有积雪或暴雨导致周城公路塌方,无法通行时,只得下午从西安坐火车,经宝鸡到宁强阳平关,第二天中午到城固站下火车,住上一晚,第三天乘坐班车才回到家。记得有一年暑假,返校时,先坐汽车到汉中,本应乘坐始发于安康到西安的火车,可车票已售完,便买了一张路过汉中到成都去的,在阳平关站下车的车票。天快黑了火车进了汉中站,可车厢里人多得打不开车门,好不容易将车门打开了,人多还是进不去。我跑到一节车厢窗前,找了一位面善的旅客,说尽了好话,让他打开车窗,才爬了进去,站在过道上,前后都是人,身子都转不过,就像战争年代逃难的人一样。到了阳平关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还是从窗口爬下来,在候车室里坐了一宿,第二天早上才坐上成都去西安的火车。

  那些年,从学校返家还走过一次西万路(西安至万源)。这条修筑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公路,虽说弯多路险,但是路基稳固,路面已经黑化,石泉县汽车运输公司发的班车也算正常。早上从西安朱雀门外安康运输公司车站上车,下午三四点钟到石泉县两河镇下车,在镇上老街一家私人旅店住一宿,第二天上午,佛坪县汽车运输公司有一趟班车到两河镇,停留一个小时后返回佛坪,到家也是下午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周城公路成了108国道的一段,路况有根本性地好转,成为从四川到西安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昼夜车流滚滚,承载着巨大的物流、人流。山区段路面窄、弯道多,常造成堵车达数十公里的现象。我们去西安办事、开会可以说走就走,从西安回佛坪,所有的汽车站都有路过佛坪的班车。那时,时兴卧铺班车,上车可睡觉,只是车太多,竞争就激烈,到了车站司机和售票员就只顾往车上拉旅客,态度热情的人都有点受不了,买票上了车,原来承诺的“马上就发车”成了一句空话,车上旅客坐得差不多了,在旅客的多次催促下,车总算开出站,心想这次真要走了,结果又开到另一个车站继续揽客,终于坐满旅客,几个小时过去了,车到县城都是子夜时分,算是当天回了家。

  2005年10月西汉高速通车,虽说大河坝高速路出口离县城还有38公里,可高速路好走,距离200公里,4个多小时就能到西安,这下翻越秦岭成了穿越秦岭,路好走多了。学校买了小车,到西安开会、办事,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方便。2012年12月,西成高铁开工建设,过境佛坪设站,佛坪有了“祖祖辈辈不敢想,世世代代都盼望”的火车路,而且一步到了高铁时代,五年后,又一次穿越秦岭只需要20多分钟。

  翻越大秦岭从三四天缩短至穿越秦岭20多分钟,只用50多年,50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能算是一瞬间。真是幸运,这些巨大变化的节点都让我见证了。

  (作者系佛坪中学退休教师,佛坪县政协文史专员)

责任编辑: 穆小蕊 关键字:高铁 秦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