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孟郊(字东野,谥贞曜先生,751—814)最著名的一首诗是《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诗的妙处在于前四句只写家庭生活中一个非常常见的细节:母亲在儿子将出远门之前帮他收拾衣装——几乎所有的青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人子者当时也许并不怎么在意,而事后回忆起来,则无不深感母爱的温暖,自己年龄渐长以后尤其如此。
写这首诗的时候孟郊已经五十岁了。此前他在长期奋斗之后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贞元十二年,796)获得了进士身份,又经过一番痛苦的努力和等待,再过四年才弄到一个小官溧阳县尉,于是赶紧把老母亲从故乡接出来一起生活。《游子吟》诗题下有自注云:“迎母溧上作”,可知此诗作于孟郊得到县尉一职之初。当了几十年的游子,现在总算有了一点报答养育之恩的能力!
可惜孟郊这一回迎养老母的时间并不长,不久之后他就被迫辞职(贞元二十年,804),不得不沦为资深游子,另谋出路,于是只好先把老母亲送到仍然在故乡的弟弟那里去暂住,稍后等到自己在洛阳获得新的官职之后,才又把母亲接来侍奉。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就孟郊后期的经历写道:“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阅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元,次于受乡,暴疾卒。”
从“亲拜其母于门内”一句看去,孟郊得到新的官职以后,很及时地把老母接来。老人家于元和四年(809)初去世,这时孟郊已经五十九岁了。再过五年,元和九年(814)八月,孟郊意外地突然死于赴郑馀庆兴元军任职的途中。
在六十四年的一生中,孟郊为官也就十年左右,再扣除成年之前的二十年,他作为寒士游子大约总在三十年开外。(来源:各界杂志2025年第5期)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