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端午习俗

2022-08-04 10:17:46  来源:咸阳日报  


[摘要]过端午节,民间流传有许多习俗。譬如《咸阳县志稿》就记载有:“门插艾枝,外家、岳家送外甥、女子香囊、松子等,佐以黍角,亲友以绿豆糕、腊汁肉等交相赠送【详情】...

  过端午节,民间流传有许多习俗。譬如《咸阳县志稿》就记载有:“门插艾枝,外家、岳家送外甥、女子香囊、松子等,佐以黍角,亲友以绿豆糕、腊汁肉等交相赠送,早食荤面、角黍、饮雄黄酒,小儿手足脖项系五彩花绳,并于耳鼻涂抹雄黄,以为可避五毒螫咬”。

  端午节的这些习俗,许多都与健身防病有关,其不仅蕴含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农耕文化意义,更代表着古时人们心目中厌恶疾患、禳解灾异、向往健康与平安的精神追求。咸阳端午习俗中就讲究这一天要“门插艾枝”,人们要一大早就去采艾枝,回家后将其悬于门窗外,甚至在家中还要贴上镇邪的艾虎或符图,以取“驱魔辟邪”之意;要“捻五色系小儿手足腕”,即用五彩丝线合成五花绳缠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及脖子上,认为手臂上缠绕五彩丝带可“令人不病瘟”,达到为孩子“续命”的功效;还要给孩子的耳、鼻、额头等部位涂抹雄黄,认为这样可以“避五毒螫咬”,意在祛湿解毒、驱虫除秽、保护健康。

  佩戴香囊,也是咸阳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人们将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广木香等芳香中药研成细末,装进用五色丝线缠裹或用碎布片缝成的药袋中,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取祈福纳祥、压邪禳灾之意,希望能够“以毒攻毒”、防疫散浊、消灾祛病、清神醒脑。实际上,端午节戴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盼,而且还起到了襟头点缀之意。

  其实,端午习俗,处处都关乎健康、利于健康。人们端午节都要食用的粽子,除了广为人知的为纪念屈原这一精神层面意义外,也包含利于健康的意思:咸阳人食用的粽子,主要由粽叶包裹糯米及红枣或红豆馅蒸制而成,也有全用糯米蒸制后佐以蜂蜜食用的。其中:糯米味甘性平,有温胃补中、益气止泻之功效;大枣可养胃健脾,益血壮神;粟能补脾强筋,健胃益肾;而包粽子用的竹叶或箬、苇叶等,也具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等功效。尽管糯米不易消化、不宜多吃,但总体而言,粽子仍不失为营养丰富、有极高食疗价值的食品。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三秦文化 地域文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