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年事(货) 春节前户户拆洗被褥,准备新装;杀猪杀鸡或买肉,腌制腊肉;清洁卫生,洗涤灶具;准备米面、糯米粉做醪糟、酿黄酒、蒸馍等,置办过春节物品。
祭灶祭灶之俗,旷日已久,农村尤甚。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都在灶台上摆满糖果、瓜子等。到晚间燃起香烟、点起红烛,由当家人跪拜。然后将贴了一年的灶神像取掉,换贴崭新的一张。据传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的善恶,所以祭灶时总要念几句“好话多说”的祈祷词。为讨好灶爷,有些人家特意为他备一匹红鬃快马(以红公鸡代替),希望“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朔、正旦之称。人们把这一天视为过春节的开始。欢度春节的主要内容是全家一道,穿戴一新,吃好喝好,玩得痛快。因为早在年关之前就杀猪宰羊、酿酒(现在多是购置)操办,做好充分准备。
除夕春节前夕称为“除夕”,意思是旧岁从此夕而除。农历以每天子时为头一个时辰,亥时为末一个时辰。旧岁最后一天的亥时是除夕21时至23时。到了23时就是旧岁即将结束,新年即将来临之时。除夕日须上坟祭奠亡故亲人,不忘祖先。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岁必吃一顿“年饭”,又叫“年夜饭”“团圆饭”。经过一年的奔波,受尽风霜艰辛之苦,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随心的团圆饭,共享骨肉亲情的团圆、温暖。这顿饭不比平常,一定要做得可口,吃得满意。有吃臊子面的,有吃馄饨的(城固老乡称“疙瘩”),也有吃元宵的,不管吃什么,往往都佐以其他副食,图个“吉祥之兆”,如吃豆腐、鲤鱼,取其“富”“余”之意;吃糕、枣、柿饼、杏仁之类,借其谐音以表达“高”“早”“事事如意”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南郑、勉县等平川县,除夕之夜要张灯结彩,直到正月十五,象征光明永驻。山区还喜欢在室内贴上“麒麟送子”和“胖娃娃骑大鲤鱼”的年画。门上更少不了贴“秦琼、敬德”门神,以表示“人丁兴旺”“吉庆有余”和“驱鬼祛邪”。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仍有吃年夜饭、守岁之习俗。年夜饭更丰盛,或在家中做,或去饭店聚餐。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直到午夜。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盛于明代,至今不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心仪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发帖相互祝贺,由此发展为后来的“贺年片”。现在通信发达,人们互相打电话、发短信(微信)互道祝福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大人为孩子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现在新春拜年,一般从初二日起,开始走亲访友,互拜新年,往来中须互相馈赠礼品,以示新的一年加强联络,互相祈福。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又称灯节、过大年,实指正月十四到十六这三日,民间吃元宵或油煎元宵。城、乡庆贺活动丰富多彩,举行挂灯、耍灯等民间文艺活动,通夜演戏,称“天明戏”;表演彩船、地驴、水兽、社火、龙灯、狮子等民间舞蹈,小孩子提着各种灯笼上街玩耍;文化部门举办灯展、猜灯谜活动。到处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景象。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