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绿色循环·汉风古韵”被确定为汉中“十四五”发展战略定位,做厚汉中历史文化成为关注焦点,并在今年我市的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那么,如何挖掘、传播汉中历史文化,让它们助力建设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汉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对此作了深入采访。
“汉文化”博大精深,仍需继续挖掘
汉文化是指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西汉和东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月26日,市政协举行350万字的《汉中文史丛书》首发式。该书包括《汉中三堰史话》《张骞与丝绸之路》《汉江航运与工商往事》《天汉纪事》等十个选题,填补了汉中文化发展史上文史资料集成出版的空白,不仅为进一步挖掘“汉风古韵”文化内涵提供了助力,也为多角度解读汉中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更为研究汉中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翔实生动的史料。毫无疑问,该书的出版将汉中历史文化热度掀起新高潮。
人大代表吴巧玲:汉中历史文化的影响力有两个事例佐证。汉中地标天汉楼征集楹联,全球范围回应,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应征热烈,共收到1159条,应征者最大年龄85岁,最小的15岁;今年春节,汉中以非遗项目展演为代表的年俗活动,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媒体现场采访播报,在微博上“汉风年 老家过”汉中年俗活动话题讨论热度超1000万,可见汉中的影响不亚于任何的国际大都市。这里文化发达,汉高祖刘邦在此开汉业(留此一抔土,犹是汉家基)。我们这样辉煌的历史文化古城,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却不被广泛知晓。所以要继续挖掘,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传播。
用汉文化符号扮靓汉中城市形象
连任三届的市政协委员李大庆说,提起汉中,人们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最能体现汉中历史文化、人文生态,彰显历史文化魅力名市底蕴的汉中文化符号,想必一定有石门栈道、龙岗文化、拜将坛、张骞、定军山、石门十三品、朱鹮、汉调桄桄、汉中仙毫。这些文化符号就是“汉风古韵”的底色。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符号,只有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就是要让汉中地域文化符号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为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不断丰富汉中文化内涵,进一步推进“十四五”世界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擦亮“两汉三国”城市名片,做优做强“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提升汉中文化软实力,汉中市政府与陕西理工大学共建汉中汉文化研究院,加强汉中汉文化研究、保护、利用与传播。他建议:由官方发布一批汉中文化符号、汉文化城市形象标语、城市LOGO等形象IP,建立汉中汉文化公共文化品牌。叫响汉中汉文化的时代口号,扮靓汉中城市形象,对汉中城市环境中有价值、有影响的历史文物、古建筑、特色风貌等予以维护、发掘和发展,使城市历史文脉延续。
“目前,汉中文化符号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在读图时代、互联网时代,要让这些汉文化符号保持较高的曝光度,就要持续开展地域文化符号的推介、传播研究工作。”李大庆表示,要深入挖掘汉风古韵文化内涵,将汉中地域文化符号艺术性地运用于不同的景观载体中、各种本土产品包装中,通过视觉效果展现文化符号。同时,将传统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景区展览、文化活动展示环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地域文化为魂,助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发挥民间文化艺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把我市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
建设“四天”品牌,打造汉中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陕西理工大学汉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陕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汉中文化名市建设顾问梁中效说:“天汉”、“天梯”、“天坑”、“天仙”四大文化旅游品牌是汉中地脉与文脉的高度概括。制定全市“四天”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战略,使汉中真正成为西部四大都市群之间的会客厅和养生养老高地,助力汉中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天汉”是一个吉祥美丽的文化符号,它将地上的汉水与天上的银河联系起来,赋予汉中一个迷人的文化形象。先秦就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赞美天汉的诗句;楚汉相争之际,刘邦与“汉初三杰”在汉中的崛起奋斗,赋予汉中“‘天汉’,其称甚美”的意象,使汉中成为中华大地上天人和谐的福地;东汉《石门颂》:“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诋焉。”进一步确立了汉中“汉家发祥地”的地位;辛弃疾讲“汉中开汉业”;陆游讲“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从此之后,汉水、汉中、汉国、汉朝、汉文化,一脉相承;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诸葛亮,群英荟萃。汉中厚重的汉文化积淀,让我们在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时更具有文化自信。
“天梯”是一个形象美丽的道路符号,它给穿行在秦巴山地中的古代交通道路,赋予白云繚绕的险峻和不怕艰险、通向远方的文化形象。李白的《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描写了栈道修建时的艰险与悲壮,秦巴先民正是用血肉之躯,架起了穿行在白云之巅的天梯云栈。
汉中是闻名于世的“栈道之乡”,春秋战国时期,沟通秦蜀的栈道打通,“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刘邦称汉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汉中栈道名扬天下。千里栈道是我国历史上可以与长城、大运河相媲美的一项伟大工程。栈道是打破封闭的产物,是汉中人跨出盆地的桥梁,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纽带。栈道人为的火烧和风雨的自然损毁,更锤炼出汉中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开拓进取、走向全国和世界的栈道精神。
“天坑”是一个独特而又形象、充满想象力的地质文化符号,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汉中天坑,是超乎想象的世界级自然遗产公园。汉中天坑群,不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具有稀、奇、峻、雄、险、秀的特点,还因岩溶系统完整,生态系统良好,各类地质遗迹均保持着原始状态,是最完整、最具自然状态的世界级地质遗迹。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赞誉汉中天坑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改写地质历史的世界级“自然博物馆”。秦岭“四宝”与巴山“天坑”,是中国大陆腹地最迷人的自然瑰宝。
“天仙”,是指美丽汉中自古以来就是美女之乡、人杰地灵之地。有“倾城倾国”之貌的美女褒姒生长于汉中的褒河之上,证明早在夏商周时期,汉中就以美丽迷人的形象著称于世。当今时代,汉中千百“天仙”迎宾朋,秦巴汉水美如画。
如何建设“四天”文化旅游品牌?梁中效说,第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制定“四天”品牌建设战略和发展规划,由市政府直接抓“四天”建设;第二,借助秦蜀古道申遗,将“四天”与“秦岭四宝”捆绑在一起,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第三,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和“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申遗成功的有利条件,开辟“汉源文化论坛”,面向华北京津和全国传播汉中“四天”文化旅游品牌;第四,将“四天”资源设计成不同的经济、文化、环保与文物保护、资源保护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支持;第五,抢救栈道遗存,在我市建设国家级栈道博物馆;第六,“四天”是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要培养研究人才,以研究论文和著作发掘“四天”价值,传播“四天”形象。
对内将汉文化符号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景观载体中、各种本土产品包装中,让汉中域内人民广泛知晓、认同并以此为傲,增强汉中人的文化自信;对外建设“四天”文化旅游品牌,把汉中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通过游客将汉中历史文化传播到全球。(作者:王宴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