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杨震

2025-03-25 10:42:12  来源:三秦文化研究会  


[摘要]杨震从少时起就聪明好学,为通晓今文经学,曾拜当朝九卿太常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

文/冯旭荣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少时起就聪明好学,为通晓今文经学,曾拜当朝九卿太常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20岁后,杨震自费设塾授徒,在居住地华山脚下牛心峪开设学馆,坚持有教无类,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2000余人,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故称为“杨震槐市”,其严谨的治学和高尚的师德被后世誉为“槐市遗风”;杨震还在华阴双泉学馆、河南灵宝豫灵镇董社塬讲学十多年,弟子1000多人。三十年教学,学生总数超过3000人,当时人们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称“关西夫子”。”

  杨震在家乡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因此,名声很大,大将军邓骘派人征召杨震到自己幕府任职,当时,杨震年已五旬。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即“秀才”)出任地方官,担任过襄城(今河北省襄城县)令。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升为荆州刺史。永初六年(公元112年)升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太守。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调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进入朝廷任职,担任九卿之一的太仆,同年十二月调为九卿之一的太常,掌管朝廷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汉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升为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为太尉,掌管朝廷军事大权。

  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提拔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准备了黄金十斤,乘夜深人静之时,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道:“我和你是故交,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被后世相传,因此人们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为官唯才是举,选贤任能。当时,官员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任太常后,唯才是举,他所选用的陈留、杨伦等,都是通晓经书、学识过人的名士。杨震任太尉时,汉安帝舅父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想让其入朝做官,杨震予以拒绝。于是耿宝亲自到杨震住处拜访,并威胁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之人,想让你征召其兄入朝做官,我只是给你传达一下皇上的意思。”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如果朝廷想征召谁,就应该由尚书把皇帝的敕书送来,怎么能劳驾你来传达皇上意思?”耿宝无言以对,愤恨而去。皇后的哥哥阎显也想利用职权向杨震推荐亲友人朝做官,杨震同样予以拒绝,因此召致其怀恨在心。

  杨震为官疾恶如仇,敢于直谏。邓太后去世后,朝廷中皇帝身边的内宠开始横行。汉安帝乳母王圣因从小保养安帝有功,深受安帝信任尊重。王圣便仗此骄横放纵,连她的女儿伯荣也经常出入禁宫,传通贿赂。于是,杨震给汉安帝上书,指出王圣的所作所为,只会使朝廷清正的名声受到损毁,应当迅速出宫,但是汉安帝却把奏章拿出来给乳母王圣等看,加深了这些人对杨震的憎恨。

  杨震任太尉时,汉安帝下诏派人为阿母王圣修建府第。杨震又向汉安帝上书:“臣适才看到皇上下诏为阿母在津城门内大建府第,合两坊为一坊,将街道都占完了,雕刻装饰极其精致,在如今自然灾害严重、国库空虚、农业大忙的情况下,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山取石,修建府第,不是很不合时宜吗?”汉安帝对此一点也听不进去,而且产生了厌烦不满情绪。樊丰等人更是侧目而视,恨之入骨。但都因杨震是当时名儒,名声很大而不敢加害于他。

  不久河间(今河北雄县一带)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安帝阅后非常生气,下诏将赵腾收捕入狱,严刑拷问,最后以诬惘皇上的罪名结案。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他说:“臣听说尧舜时代,在朝廷置放敢于直谏的鼓,标立敢于诽谤的木,用以鼓励官吏和百姓给皇帝提批评意见;殷周时代的英明君主,注意倾听百姓的怨愤谩骂和不满,用以修正自己治国中的缺点和错误。现在赵腾虽因言语激烈攻击朝政而获罪,但这与那些杀人放火的犯罪分子是有明显差别的,臣请陛下减免已经定下的罪名,保全赵腾的性命,并以此鼓励下层百姓坦率直言。”汉安帝看了杨震奏章,仍不醒悟,将赵腾押赴都市斩首。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春天,汉安帝东行巡游泰山,樊丰等人乘皇帝在外巡游之机,竞相修建宅第。杨震属下召来令史查问,得到樊丰等人伪造假诏书等罪行证据,于是杨震准备好奏章,等汉安帝巡游回京后上奏此事。樊丰等人获悉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当时恰好发生自然星象变化,太史官奏说此昭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为。樊丰等人乘机将此星象变化归罪到杨震身上,并在汉安帝前造谣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杨震对朝廷深怀怨恨,杨震本是邓氏家族的门生故吏,对当今朝廷一直存有怨恨之心。”等到汉安帝车驾东行归来,便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就紧闭大门,谢绝一切宾客来访。樊丰等人对此还觉得不够解恨,就请大将军耿宝再上奏章,诬陷杨震对朝廷收缴他的印绶心怀怨气,有不服处置之罪。汉安帝于是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

  杨震接诏后,立即动身返乡,在返乡途经洛阳城西几阳亭时,慷慨悲愤的对儿子和门人说:“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之事,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我死之后,以杂木做棺板,以粗布作寿衣,既不要送我回归祖茔,也不要设祠祭祀。”说完就饮毒酒而死,时年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按照樊丰等人的意旨,派人在陕县截住了杨震的灵车,不准运回本籍,并将灵柩停在道旁,一任日晒雨淋。杨震的几个儿子则被罚做苦役,百姓无不为之垂泪。

  一年以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都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顺帝要求重新调查处理杨震冤案。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给杨震平反,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改葬这天,远近百姓络绎不绝前来参加葬礼,以纪念这位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疾恶如仇、敢于直谏的好太尉。

  编辑/山水木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4.03期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