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由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长篇小说《沙城情》暨电视剧本《沙城情缘》研讨会在陕西省政协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得到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作家协会的悉心指导,省内外文艺界、学术界、影视界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与时代意义。
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始终坚守“梳理文化脉络、弘扬人文精神、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此次牵头举办研讨会,是推动三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研讨会以作品为纽带,搭建起学术研讨、成果转化、传播推广的多元平台。


研讨会由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李震教授主持。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社年在致辞中指出,《沙城情》以70余万字的恢弘篇幅,用文学笔触定格了毛乌素沙漠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伟大蝶变,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伟力,是三秦文化宝库中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他表示,研究会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重点推进作品打磨、影视转化与传播推广三大工作,让治沙故事走出三秦、走向全国,向世界分享“中国治沙方案”的智慧与力量。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陕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钟顺虎在致辞中强调,榆林治沙是三秦大地上的精神丰碑,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沙城情》系列作品既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陕西实践”,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教材”,更是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精品力作”,为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提供了宝贵经验。随后,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诗电影《塞北榆林治沙赋》,直观感受了治沙壮举的震撼与壮阔。

在专家研讨环节,现场思想碰撞热烈,真知灼见频出。省作协原党组书记、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原主任雷涛,省评协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琳等专家学者,从文学创作、主题表达、艺术特色等维度展开深度剖析。大家一致认为,作品根植三秦沃土,聚焦治沙科技工作者与群众的奋斗历程,塑造了鲜活立体的先进人物群像,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治沙壮举刻画得入木三分;小说中对沙蒿沙柳混交造林、“前挡后拉”等治沙技术的专业呈现,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摹,更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感染力。专家们还围绕作品的细节完善、传播策略、国际推广等问题展开自由发言,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作者编剧解莉芬表示,将认真吸纳各位专家的建议,持续打磨作品,不辜负大家对治沙题材创作的殷切期望。

最后,陕西省政协原秘书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增战作总结讲话。他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高度评价《沙城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好作品,其鲜明的生态主题、科技与实践结合的叙事视角,以及扎实的艺术表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强烈的现实价值。他强调,研究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助力作品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传世之作,将治沙实践转化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沙城情》系列作品的优化提升凝聚了共识,更搭建了三秦文化与生态精神传播的重要平台。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将继续坚守学术初心、强化使命担当,深耕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研究,让更多彰显三秦特色、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涌现,为文化自信自强与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不竭动力。

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宏、史天社,秘书长刘昌军,副秘书长赵西斌、常斌、张明娟、吴瑞民、张红晨,地域与民间艺术委员会主任高莉,丝绸之路委员会主任王芳闻,文化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吉发,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杨莹等参加活动。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