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胸怀“中国”的镇国之宝

2025-02-28 10:30:38  来源:三秦文化研究会  


[摘要]历史的夜幕漫长幽邃,在几千年的静谧中寂然尘封,它偶尔也会在时机的缝隙中透闪幽微的亮光,透射历史的沧桑和神秘...

文/王晓哲

  历史的夜幕漫长幽邃,在几千年的静谧中寂然尘封,它偶尔也会在时机的缝隙中透闪幽微的亮光,透射历史的沧桑和神秘。1963年,陕西宝鸡一个农户后院的土崖上,投射出一道幽幽的光芒,这道光芒照亮了这家农户,没有人会想到,这道光后来也照亮了华夏大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

土崖上的亮光

  1963年初秋一个凌晨,陕西宝鸡贾村塬农民陈堆去后院上厕所,无意间看到土崖上有亮光,随后和妻子刨出来一件“铜器”,把它放在屋里,有时用来装粮食。第二年陈堆夫妇外出,就把那件铜器存放在二哥陈湖家。1965年8月,陈湖家里经济困难,便把铜器以30元价格卖给了宝鸡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准备再过几天和其他废铜烂铁一起融化。

废品站里的宝贝

  宝鸡市博物馆有个干部佟太放,他每过一段时间喜欢到废品收购站转转。1965年,佟太放在废品收购站无意中看到这件铜器,他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随后和同事以35元的价钱买下送到博物馆。管理人员都觉得铜器造型雄浑,制作精美,又是第一件入馆的青铜器,就命名为饕餮纹铜尊,登记在册后妥善保管。

  十年之后,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著名青铜器专家、时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的马承源先生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饕餮纹铜尊。马承源先生看到铜尊时,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文物,除锈后居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铭文12行122字,其中3字残损,现存119字,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盛大的祭祀。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你的先父公氏曾追随文王建功立业,文王接受天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告祭上天,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此治理天下。成王在训诰后,赏赐何贝30朋,何制成礼器宝尊,以纪念这一荣耀。何尊的铭文史料价值极高,印证了周初建国的一系列史实,例如周王准备在伊洛这个天下中心建立都城、以便统一天下的意图,也宣扬了周王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的思想,特别是“中国”两字作为词组最早出现,震惊了全国文物界。

  1988年,马承源先生到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听到讲解员介绍何尊是镇馆之宝时,马承源先生指出:“何尊不仅是镇馆之宝,还应是镇国之宝。”

名扬四海的国宝

  何尊的问世,为研究周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实证。在周人的宇宙观中,天地万物之间普遍联系而且存在着辩证关系,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在自然世界中,与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呼应,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在社会中,一方面宣扬天命论。例如铭文中提到文王受兹大命,也就是上天授予的大命,武王作洛邑时曾廷告于天,还有成王的恭德裕天等等,提倡天命论也就是提倡神权,也就建立了上天和自己的“天生”关系。另一方面,处理社会关系崇尚“中道”。“中道”是一种统治政策也是统治策略,在周人的世界观中,宇宙被想象为一个国家,也反映了现实政治社会。从世界、王者、人民的位置来说,人受制于王、王受制于天、天受制于宇宙,王者位居“中道”才能获得合适的统治地位。另从统治驭人的办法上来说,也有中庸守常之意。《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说明为王之道要注意中庸守常,就是在人心和道心之间不偏不倚,恰当地把握中道。

  这些政治学说,往往建立在当时被认为先进的科学知识体系上。在成功翦商和平定东方叛乱之后,西周版图向东迅速扩大,如何治理包括东方在内的广阔疆域成为这个新兴王朝的新问题,这时候西周统治者展示出了广阔的视野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周人一方面巩固和加强岐周(今陕西宝鸡)、宗周(今西安沣水两岸)的原有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新建成周,周公亲自测量日影,运用计算、比较等科学技术方法,在反复检验后确定寻找“天地之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新建洛邑,周公受武王之命,居九鼎,营洛邑,把洛邑成周作为统治天下四方的政治中心。从周初开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夏地区才开始被称做“中国”,也有了何尊“余其宅兹中国”,铭文中的“中国”,是指位居天下四方中心的洛邑地区。何尊“中国”本义是地理上的名词,也应该包含政治文化的含义。

“中国”的含义

  秦汉以后,高度中央集权化的统一国家形成之后,“中国”便逐渐演变成以华夏民族为主、多民族居住的统一国家的名词。《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及高祖时,中国初定。”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断演变、发展、扩大,由地理名词逐渐发展成包含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国家等多重含义的名词,凝结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在中华大地,很多何尊这样的文物不断出土,让我们不断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我们能在文物之光的折射中,看到中华民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艰辛历程,看到中华民族创造宏基伟业的同时构建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精神。面对何尊,我们会自然感喟:我们一直是贵族的后裔。

  编辑/山水木
原载于《三秦文化研究》2024.03期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