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陕西“深入生活”

2025-03-27 11:12:16  来源:三秦文化研究会  


[摘要]偶翻1957年的《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发现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率团在陕有过一个月的演出,且盛况空前。...

文/杨克勇

梅兰芳

  偶翻1957年的《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发现艺术大师梅兰芳曾率团在陕有过一个月的演出,且盛况空前。

  梅兰芳是继兰州演出之后,9月15日率团到达西安,10月15日离开西安赴洛阳。在西安演出的一个月,梅兰芳于人民大厦礼堂演出了《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别姬》等七个剧目,梅葆玖演出了《玉堂春》《生死恨》等五个剧目,父子两人共计演出三十一场。

  梅兰芳在陕,除正常的商演和文化交流,有别于在兰州和洛阳的是,还担负“深入生活”的历史使命。

  在兰州赴西安的火车上,梅兰芳对陪同梅剧团到西安演出的文化局副局长说:“西安是周、秦、汉、唐历代的故都,古迹文物,甲于天下,我四十年前就想到此地来……我二十岁就扮演杨贵妃,已经演了四十多年,今天到了她的故乡,分外感到亲切,打算凭吊马嵬坡。”

  大家知道,梅先生演出的经典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太真外传》等,他扮演的女性主人公大都和陕西特别是西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四十年前就想到此地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到西安的第三天,9月17日上午,省市文化局邀请梅兰芳剧团全体人员游览临潼。京戏里《临潼斗宝》《骊山烽火》《挡幽》(又名《焚烟燉》)《褒姒》都和临潼有关,他们驱车行进中,梅兰芳与同行者讲了与临潼相关的两出戏,即科班老生戏《挡幽》和徐碧云新编戏《褒姒》,并说1926 年徐碧云排演《褒姒》时曾经和自己研究过歌舞场面。

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剧照

  在临潼,自然要参观唐明皇“春寒赐浴”杨贵妃的“华清池”,更要领略一下“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感觉。当晚,接待办公室安排梅兰芳在当年杨贵妃专用的浴池里入浴。新华社记者在文章中写道:“梅先生对于那个状似芙蓉的贵妃池作了仔细的观赏,又在贵妃池梳妆台的原址流连了许久,在杨妃池中拍了照,洗了澡……对于贵妃浴后更衣的情景细心的加以琢磨。华清池管理处送给他一帧贵妃出浴后的照片(从雕塑上拍摄的) ,梅先生对这帧栩栩如生、神气活现的照片十分珍贵,审视良久,探求这个人物的精神姿态,并在贵妃池附近徘徊遐思。”

  梅兰芳对贵妃池特别感兴趣,因为《太真外传》里有贵妃在华清池入浴的场面。现在身临其境,不禁回忆起戏里的台词和身段。他说为了演好这出戏,不仅把全本《长生殿》传奇都读了,陈鸿的《长恨歌传》也烂熟于心,而且能够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说到杨贵妃华清池入浴时在梳妆台旁唱“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我只得解罗带且换衣襟,在头上忙把金钗摘定,转身来脱凤衣解下罗裙……”唱完一句脱一件衣服时,梅先生详细讲解了这些身段的难度在于“轻舒缓展”。上述贵妃出浴的照片,一定会在先生的脑海生发出更舒展的舞姿。

  9月18日下午,梅兰芳和梅剧团中的少数人一行原拟凭吊马嵬坡,却遇到了狂风暴雨,路面积水甚深,为了安全只好半道折回。梅先生不无感叹:“我演了一辈子杨贵妃,竟不能到马嵬坡凭吊一番,真是遗憾。”

  说到“遗憾”,我的解读有三层意思。

  其一,在“演了一辈子杨贵妃”的梅先生心底,贵妃已是他事业的一部分,情感寄托的一部分,甚至生命的一部分,马嵬凭吊,不论从感情上还是从职业上,都是他企盼已久的情感释放。

  其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离长安西逃,至马嵬,“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这里是贵妃与明皇凄惨离别被赐死的地方,是贵妃的墓塚所在地。而《贵妃醉酒》讲的是,贵妃因为明皇一次改幸他妃,妒火中烧,愁怀万端,独酌自饮,以酒解忧的片段。能到马嵬,亲眼见那荒郊野塚,遥思一千多年前的孤魂怨鬼,更会加深对“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在《贵妃醉酒》中的矛盾心境的理解,以及在表演中对贵妃的可悲结局作出更深刻的心理解析。故“狂风暴雨”阻之,梅先生有“竟不能”的抱憾。

  其三,也可能像鲁迅先生1924年西安讲学,“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积累感性材料一样,说不定先生正在酝酿一出可与《霸王别姬》媲美的《明皇别妃》的好戏。很可惜,一阵狂风暴雨,极可能浇灭了一出旷世绝响戏剧《明皇别妃》的诞生。

  “演了一辈子杨贵妃”的梅先生时刻关注着与贵妃有关的“生活”。先生在北京时,就知道上年在西安出土了唐代银盘,很想看到它。因为根据当年初步考证,可能是杨贵妃盛放荔枝用过的盘子。到西安后,先生如愿以偿,看到了实物。他审视良久,爱不释手。《西安日报》这样记到:“当年杨贵妃使用的珍物,千年之后,同杰出的杨玉环艺术形象塑造者相逢,可称千载佳话。”

  梅先生演出的代表剧目之一《霸王别姬》的主人公虞姬,《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道“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可见她曾跟随项羽转战秦地,在诸如咸阳、临潼等多处留下过足迹。梅先生在参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和霍去病墓时,也一定联想到了楚汉相争,感受到了他也演了一辈子的“有美色,善舞剑”的虞姬刚柔并济的气息。

  梅先生向往陕西一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带领梅剧团的青年演员向中国最古老的剧种秦腔学习。在西安,梅先生和梅剧团的演员们观赏了秦腔青年演员马兰鱼、李继祖演出《游西湖》中的《鬼怨》《杀裴生》两折,宋上华演出的《杀狗》,苏育民演出的《激友》,刘毓中演出的《烙碗计》。他对苏育民、刘毓中和宋上华及青年演员马兰鱼颇加赞许。先生曾对记者说:“秦腔是我国最老的一个剧种,京剧没有秦腔的年纪大……秦腔继承了许多很好的传统东西,这笔财富十分宝贵……京剧过去向秦腔学习,现在仍然要向秦腔学习。”

  10月9日,梅剧团结束西安的原定演出,但为了工人、农民、士兵的需要,决定续演5场,实践了甫到西安在《致西安观众的一封信》中“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的愿望。

  编辑/齐悦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4.04期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