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化大讲堂”第八讲:“万国来朝”的历史盛景

2025-08-27 11:27:40  来源:三秦文化微信公众号  


[摘要]陕西理工大学蔡云辉教授为与会嘉宾与社会各界听众奉献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价值的文化盛宴...

    8月26日下午,由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主办,秦学书院、各界导报社、陕西省政协文史馆承办的“三秦文化大讲堂”第八讲在陕西省政协文史馆举行。陕西理工大学蔡云辉教授以《“万国来朝”的历史盛景:隋唐时期国际交往解析》为题,为与会嘉宾与社会各界听众奉献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价值的文化盛宴。

会议由副会长李玉田主持

历史回望:盛唐长安的世界视野
 

  讲座开篇,蔡云辉教授带领听众回到千年前的长安。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是当时全球交流的核心节点。隋唐时期,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学者云集于此,构成了“万国来朝”的壮丽图景。

  这种景象,不仅体现了强盛的国力与开放的胸怀,更标志着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领域对外交流中展现出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多维解读:“万国来朝”的文明互动

  蔡教授结合史料与考古成果,从朝贡体系、丝绸之路贸易、宗教多元传播、外国留学生教育等方面,系统解析了“万国来朝”的多维图景。

  他指出,唐代的开放并非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双向互动。外国商旅带来象牙、香料、玻璃制品,唐朝回馈丝绸、陶瓷与茶叶;日本、新罗等国的留学生在国子监与中国学子同堂学习,甚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促进了东亚文明的同步发展。

  这种互动不仅深刻改变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东亚文明格局的整体演进。

盛衰启事:从历史智慧看当下开放

  讲座特别强调了“盛世为何能成,盛况为何难继”。唐代在强盛时期以“厚往薄来”的政策展现大国气度,但在财政衰落与安史之乱后,这一体系难以为继。盛极而衰的背后,揭示了任何文明盛景都必须依托坚实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根基。

  蔡教授提出,隋唐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具有深远借鉴意义:

  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唐代吸收胡风而不失主体性,启示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既要拥抱交流,也要守住根脉。

  互利合作与可持续性:古代“厚往薄来”的模式提醒我们,在“一带一路”等当代合作中,应注重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多极格局下的战略智慧:唐朝灵活务实的外交实践,启示当下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持对话、合作与互鉴。

现实意义:历史文化的“智库价值”

  “三秦文化大讲堂”作为陕西省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启迪。与会学者指出,研究“万国来朝”不仅是对陕西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更要从中提炼治理智慧与开放经验,为当下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和对外交流提供智库服务。

参会发言


  活动现场,来自政府、学界、媒体及社会各界的代表踊跃提问,围绕“唐代文化包容精神与当下文化自信建设”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许多听众表示,讲座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面向未来的力量。

结语:从长安到世界

  当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写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时,他不仅记录了一个王朝的盛景,也揭示了文明交流的恒久价值。

  正如主持词中所言,“历史是过去的回响,更是未来的镜鉴”。我们要以“三秦文化大讲堂”为平台,继续开展历史文化研究,不断传承与创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