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过去三年有余,但汉阴秦巴山区的层层金色油菜花海和壮美的日出景观,还时常在我心中翻腾!
2019年4月5日,受朋友的盛情邀约,我们利用清明假期驱车约十个半小时,前往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漩涡镇凤凰山。下午四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秦岭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朋友是地地道道的汉阴人,还不等我们安顿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要带我们去观赏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
翻过一个山凹,我们立即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层层叠叠地铺向云间,和墨绿色的远山相映成趣,一阵微风袭来,不仅香气沁人,而且呈现出一幅灵动的春日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在山间蜿蜒的小路上,不顾旁人诧异的目光,大大地张开双臂,肆意地奔跑着、呼吸着,幻想拥抱住整个春天……,遂诗兴大发,吟诗一首:
层层叠叠向云间,春日美景藏深山。
菜花清香随风散,凤堰梯田尽展颜。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村里事先订好的农家旅社。晚饭期间,我们一边吃着主人精心准备的富有当地特色的农家菜,一边饶有兴致地听着郑君细介绍凤堰古梯田的人文历史。
这凤堰古梯田,是凤江梯田和堰坪梯田的合称,总面积达1.2万余亩,其中凤江梯田面积最大,有7000多亩,延绵数十公里,并顺山势逐渐升高,上下阶为300层,层高在1米左右,宽约10米,梯田引水落差自如、层层环抱山脊。据考证,凤堰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所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于咸同时期大规模建设,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它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在一身,不仅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而且也是当地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史见证。
凤堰古梯田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沉睡了200多年,几乎不被外人所知。梯田周围的村民们世代沿袭着祖先留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从不与世争鸣。直到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陕西省文物局选派的工作组才发现了这处令人惊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于2010年将其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随即,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凤堰古梯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知名度也得到了迅速提升。2013年被陕西省水利厅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林业部也将其纳入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已建成全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凤堰古梯田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而且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这里春有百花,秋有稻香,夏有葱绿,冬有白雪,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深夜,回味着一天来的所见所闻,我辗转难眠,又作诗一首:
秦巴山区三月天,千里寻迹古梯田。
先辈创业福荫地,惠益后人世代繁。
朋友介绍说,凤凰山不仅梯田景色美不胜收,而且也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地。第二天4点半,我们尽管还都睡意朦胧,但还是在朋友的再三催促中匆忙洗漱完毕,在手机微弱灯光的指引下,摸黑登到山腰,在一处地势相对平缓、视野又比较开阔的地方,占据有利地形,停下来,准备观赏从峰峦叠嶂中冉冉升起的朝阳。这天,前来观赏日出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一会上坡上就挤满了人,人们在熙熙攘攘中满心期待着同一时刻的到来。等了近一个小时,5点50分左右,远山的天际终于开始显露出了一丝朝霞,隐隐间把山峦此起彼伏的轮廓也显现了出来。又过了大约10分钟,天色渐亮,但朝霞却消退了不少。正当我们疑惑是否能看到日出时,突然有人惊叫了一声:“快看,太阳要出来了!”
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眺望,我看到了一大片红霞,而且颜色越变越红。慢慢地,在霞光的映衬下,太阳终于探出了头,不一会儿,就完全破霞而出,开始放射出万丈的光芒,不仅逐渐驱散了缭绕的晨雾,而且把整个大秦岭都唤醒了起来。它是那么壮观,那么祥瑞!大家激动地欣赏着,陶醉着……我即兴吟诗:
凌晨五更登高山,夜黑风凉千山寂。
红日一出晨雾散,万道霞光照秦川。
这真是一处看了就忘不掉,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回来的路上,我们在不停地赞叹大自然绚丽多姿的同时,更多地是感叹古人的勤劳和智慧。然而由于这次到访非常仓促,致使当地很多古村落、古民居和更多的山村美景都没能尽情游览,无不是为遗憾。
我暗自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凤堰古梯田,不仅要观赏这里春天的百花,夏天的葱绿,秋天的稻香,冬天的白雪,还要沉浸式体验!
编辑 海军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3.01期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