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石
嘉鱼应是产生于秦岭南麓、汉水流域许多美味鱼类的总称,包括《鱼丽》中所说的六种鱼及《华阳国志》《水经注》中所记载的“鱮”“鲋”“鳠”都可以称之为嘉鱼。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山涧河流与地下暗河出产美味鱼种的记载。这其中最古老、最生动的记录莫过于《诗经》对汉中嘉鱼的记载。
《诗经》中的《小雅·鱼丽》和《小雅·南有嘉鱼》是两首记录西周时期贵族们在都城镐京宴飨场面的乐歌,后来演变成宴飨时演奏的乐歌。
《鱼丽》诗共六章十八句,全诗如下: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这首诗内容较为简单易懂,关键词只有两个,一个是“鱼”,一个是“酒”。鱼美且种类多,有鲿鱼,又称黄颊鱼、鲨鱼,又称鱼魦;鲂鱼,一名鳊鱼;鳢鱼,又称黑鱼;鰋鱼,今称鲶鱼及鲤鱼。罶是捕鱼的竹笼。各种被捕获的鱼儿在竹笼里欢快地游动。诗中描写的场景是人们在丰盛的全鱼宴上饮着醇香的美酒,品尝着各种肥美的鲜鱼,盛赞主人的好客与周全。《毛诗序》说:“《鱼丽》,美万物盛多能备礼也……故美万物盛多,可以告於神明矣。”
《南有嘉鱼》诗的前两章写道: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这首诗中“罩罩”“汕汕”都是形容鱼活蹦乱跳地游水的状态。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南方出产的鲜美嘉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君子拿出醇美的酒浆,嘉宾们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诗的第二章的内容与第一章大致相同,采用的是《诗经》复沓重唱的表现手法,表现贵族们聚会时和谐欢乐的场面。《毛诗序》云:“《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大平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毛诗序》的解释意谓太平时节君子与贤明的朋友们共同品尝美味嘉鱼,一起痛饮醇香美酒。
《太平御览·卷937》引晋代张华《博物志》:“(四川)江阳县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日出鱼,鱼名丙穴。”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69》记载:“(四川)石门山县北百里。山有石穴,名盘头洞。洞有水,出嘉鱼。”
我们都知道,《诗经·小雅》是产生于西周京畿地区的乐歌。西周的都城镐京就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沣河岸边;西周京畿地区之南就是今天秦岭以南的汉中市、安康市一带。
《鱼丽》诗中所说的六种鱼非常具体,可是,《南有嘉鱼》诗中所说的“嘉鱼”指的是什么鱼?又出自哪里?历来说法不同。晋代文人左思在《三都赋·蜀都赋》中说:“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然而丙穴又在哪里呢?不同时代的古人有不同的说法。
南北朝郦道元在《水经注·沔水上》说:“褒水又东南径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故也。一水北出长安,一水西北出仇池,一水东北出太白山,是城之所以取名矣。褒水又东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穴,穴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有泉悬注,鱼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注褒水,故左思称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矣。”
郦道元所说的三交城,在今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江西营村附近。此处恰好是发源于太白山的太白河、发源于北面衙岭的红岩河与发源于西北方向的西河交汇之处。这几条河流汇合之后称为褒河,古人称之为黑龙江,即今天所说的褒河。在三交城之下又有蒿坝河、上南河、北栈河、武关河汇入褒河。
从《水经注》的描述看,出产嘉鱼的丙穴应在上南河、北栈河、武关河三条河流上。这四条褒河的支流都在今留坝县境内。这些河流上游都有许多深潭暗洞,洞中都会有美味的鱼儿出产。若按郦道元的说法,丙穴嘉鱼应产生在留坝县境内。沿褒河、红岩河翻越秦岭山脊经斜水到关中平原,是西周时期就开辟了的古栈道。西周时期秦岭之南的最大方国褒国与西周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常常通过这条栈道相互交流。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说:“褒国姒姓,雄于此区,实主旱山之祭,为南国领袖。”作为属国的褒国不仅向周王朝进贡了美女褒姒,还常常进贡珍馐美味的嘉鱼。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能在镐京的筵席上吃到秦岭之南的美味嘉鱼,可见宴会参与人员身份的高贵和酒席的豪奢。能将秦岭之南的美味嘉鱼运送到镐京还能保持这些鱼的鲜活,估计运输距离并不太遥远,且有保鲜的运输方法。从汉水支流的褒河运送嘉鱼到镐京的距离比较近,可能性也比较大。
朱熹的《诗集传》为《南有嘉鱼》作注说:“嘉鱼,鲤质,鳟鲫肌,出自沔南之丙穴。”朱熹明确地说南有嘉鱼出产自汉中的勉县。从朱熹的注解看嘉鱼是类似于鲤鱼的一种鱼,肉质像鳟鱼或鲫鱼。有许多学者着力考证嘉鱼是什么鱼种,笔者以为大可不必。从“嘉”字的本义理解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嘉鱼了。《说文解字》对“嘉”字的解释是:“嘉,美也。从壴,加声。”“嘉”就是美好之意。嘉鱼应是产生于秦岭南麓汉水流域许多美味鱼类的总称,包括《鱼丽》中所说的六种鱼及《华阳国志》《水经注》中所记载的“鱮”“鲋”“鳠”都可以称之为嘉鱼。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沔阳县,县西南三十里。旧志云:在县东南十六里。汉县治在此,隋省。”按李善所说的沔阳县,产嘉鱼的丙穴在汉中勉县境内。明代嘉靖年间赵廷瑞主修的《陕西通志·卷三十五》也说:“嘉鱼鲤质鳟鲫,肌肉甚美。食乳泉,出于沔县丙穴。今汉中临江之山多有之。穴口亦不甚大,每岁遇江涨或霖雨时,穴中鱼出辄蔽江,不可以量计。盖穴中山空,有渊在内,鱼生子,长养其中,然终不能隐,有时则出于江也。”这里不仅说勉县丙穴出嘉鱼,而且汉中临江之山洞穴中多产嘉鱼。清康熙年间汉中知府滕天绶主编的《汉南郡志·舆地志》记载:“嘉鱼洞,(沔县)西南八十里,今属宁羌。”按滕天绶的说法,这个嘉鱼洞就是今天宁强大安镇的大鱼洞。大鱼洞是位于汉江北岸秦岭山麓的一处溶洞,洞内石柱、石笋、石钟乳形态各异,常年水流汩汩,无比清澈。宁强大安当地人说20世纪60年代以前常有大鱼从大鱼洞中流出。所以后世有说丙穴嘉鱼产生于勉县,也有人说产于宁强。清顺治年间汉中知府冯达道主编的《顺治汉中府志·卷三食货志·物产》中记载宁羌州物产中有“嘉鱼”。而《顺治汉中府志·卷一舆地志》记载在宁羌州有:“丙穴,南一百里。秋冬水涸,则鱼藏洞中,难觅。春夏之交,水涨始出,味美似鲥。《诗》谓‘南有嘉鱼’传云出沔。南丙穴即此。”清康熙汉中知府滕天绶主编的《汉南郡志·卷一舆地志》沿袭了冯达道的说法,说宁羌州:“丙穴,南一百里,产嘉鱼,秋冬鱼藏,春夏始出。”宁羌州南一百里地应在今毛坝河。这是今天宁强人认为嘉鱼出产在宁强毛坝河的根据。冯达道把毛坝河的丙穴称为南丙穴,并没有否认其他丙穴的存在,而另据其他论证,一说丙穴嘉鱼亦产自于略阳县。
历代古籍中所说的嘉鱼都产自汉水上游的汉中。朱熹在《诗集传》中明确地说:“南,谓江、汉之间。”“丙穴嘉鱼”是汉中特有的美味佳肴的一种,杜甫流寓蜀中时曾吃到美味的蜀中鱼,立即想到了“丙穴嘉鱼”的典故。他在给老朋友严武的一首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中写道:“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用这个典故来赞赏蜀中鱼的美味。
《隋书·地理上》说:“汉中志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汉中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盛产各种鱼类。《汉中地区志·卷八水利·渔业资源》记载,据1984年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联合调查,汉中地区境内共有自然鱼类109种,占长江水系自然鱼类274种的41%。其中经济鱼类30余种,有鲤、鲢、鳙、草、鳊、鲶、团头鲂等。鲤鱼为优势品种。
汉中盛产嘉鱼,汉中人喜爱食鱼,善于烹制各种以鱼类为主的菜肴。今天来汉中旅游的人,依然喜欢品尝汉中著名的“褒河鲜鱼”,这大约就是今天的汉中人对《鱼丽》和《南有嘉鱼》这两首诗最好的注脚吧。
编辑/齐悦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4.01期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