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文
后世关于于右任先生在台湾为“陕西羊肉泡馍馆”题名的故事不少,但大都语焉不详。
其实这个故事的主角张郁周是陕西凤翔人(今属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解放前属陕西省凤翔县熙焕乡),他年轻时毕业于陕西省立陇县中学,1944年国民党号召十万青年从军抗战,已担任小学教师的张郁周抱着抗日救国的决心,与凤翔许多青年一起应征入伍。他们先被用飞机运到云南,接受美式训练,准备入缅作战。但还没等他们训练结束,日本宣布投降,抗战取得了胜利。于是他被编入廖耀湘的新六军,不久即被派到东北战场抢夺胜利果实。
1948年10月底,廖耀湘兵团与解放军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展开激战,廖所属新六军与东北野战军梁兴初的十纵展开撕杀,张郁周时任连长,双方刚一接触,张所部即被击溃,一个连的兵力被打得只剩他和另外两个勤务兵,自己的腿还受了伤。
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向解放军投诚。但解放军部队忙于战事,无人顾及他们。后来,他逃到在抚顺的岳父家中。张郁周的岳父是个大资本家,在东北有纺纱、钢铁等产业。听说了张诉说的情况后,就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设法南下了”于是给了他二斤黄金,辗转南下。先到上海,后到首都南京,却发现到处都是人去楼空,国民党败局已定。面对此情此景,张郁周只有随着溃逃的人流,逃向台湾。由于他级别低,不允许带小孩,只好给木箱上钻洞,把孩子如同行李一样装在箱子里才好不容易带上船。
到台湾后,报上新六军番号,张郁周被重新整编并被任命为营长。但时间不长,他手下的两名士兵携枪逃跑,他被追究责任,撤掉了营长职务。
没有办法,他拿出岳父给的钱,在台北郊区搭草棚卖水果糊口。后来办了个“陕西羊肉泡馍”的小馆子,自己写了牌匾,为了吸引顾客,就落上于右任老先生的款,凑合经营。结果时间不长被于老手下识破并报告给于老先生。于老一听说有人冒充自己手笔写了“陕西羊肉泡馍馆”牌匾,就想一定是陕西老乡,便带手下人一起去看看,顺便品尝一下家乡美食。看了吃罢以后,发现张郁周夫妇的羊肉泡馍做得很正宗,两口子人品也不错,就欣然提笔为他们题写了店名。
由于于右任先生的巨大影响力,张郁周夫妻俩的羊肉泡馍生意越来越好,挣了不少钱,他们也由路边小店办成了一排平房的大店,后又盖起了三层楼的宾馆。多年后,全家移民到美国洛杉矶。
1980年,在美国洛杉矶的张郁周通过书信,好不容易与家里取得了联系,之所以联系困难,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讯落后,更主要的是他的家乡解放后,已由凤翔县熙焕乡划归宝鸡县阳平镇管辖,很少有人知道熙焕乡是哪里。经邮电局多方打听,才弄清张郁周老家的地址。张郁周也从美国多次回老家探亲。1989年5月张郁周回乡时,把他们夫妇及三个孩子与于右任老先生在一起的一张合影赠送给弟弟张郁春,照片上于右任手拄拐杖,长髯飘飘,坐在前排的凳子上,三个孩子紧挨在于老两侧。张郁周夫妻俩站在后面。从衣着打扮可以看出,此时他们生活很好,西装革履,面貌一新。
张郁周还在照片背面题词曰:
国老、乡长于公右任同家人
晚张郁周李郁兰敬恭赠于
郁春老弟留念
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由美国洛杉矶第一次回乡探亲
张郁周分别于1989年、1993年、1995年三次回家,两个女儿和儿子也都曾回到家乡探亲。
尽管兄长已去世多年,但张郁春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他希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两岸同胞再也不要经历战火和骨肉分离。
编辑/游铭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5.01期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