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斌自幼酷爱书画,少承家学,从中楷入手,初习颜、柳,继涉『二王』、米、赵以及汉隶金文,兼习国画和治印,长于小楷和行书。后在诸位名家的指点下,学习书画诗文,并与个人特质加以融合。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书画大赛嘉奖,并被多家报刊专版报道。其作品遍及全国,并被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友人收藏,为索马里和以色列驻华大使馆题赠书法作品。他先后到过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阿联酋等十多个国家,走访过列宾美术学院,游历过罗马艺术街、巴黎卢浮宫、维也纳音乐城、普希金艺术城等。他不入世俗,注重读书,对文学、哲学、美学、史学、自然科学都有广泛兴趣。常斌认为,书画应重写神,而后写形,因而书画家应注重书外功夫,提高自身修养。对于学习书画,他则主张『读百帖,临数本,精三家,方可为己用』。
二〇一三年十月在陕西美术馆成功举办『汲古铸今——常斌书法作品展』,两幅作品被陕西美术馆收藏。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在西安玩石坊成功举办『翰墨情怀——常斌书法作品展』。
二〇一八年四月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鉴古新语——常斌金石拓片题跋作品展」,两幅作品被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
——常斌先生书法欣赏
文/杨普义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常斌先生的书法,给人感觉正是如此:其气清,如朝露盈于叶尖;其质洁,犹白雪皑皑于松顶;其笔厚,似元神凝于笔端;其锋锐,若利剑直冲霄汉。
毛笔是由很多长短软硬不同的毫毛组成,一般人写字时总是偏重于一侧或者尖端,而古代大家书写时却能做到各根毫毛均匀地向一个方向发力。常斌先生传承古法用笔精到,线条充实饱满具有生命力,毛笔在起承转合之间运行,笔尖离纸的一霎啦,胸有成竹,屏气凝神,在外人看来得快,于己来看,自然是从容优雅,就像春天里刚刚发出的嫩芽一样,充满着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古人用墨,有墨焦、浓、重、淡、轻,又有枯、干、渴、润、湿的用墨用水程度和轻重的区分。常斌先生的作品用墨灵活,对墨的浓淡、清浊、厚薄、枯润运用得都很得当。丰富的墨色变化,似乎赋予了他的作品以生命的律动,使欣赏者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他的笔下,墨以笔为寄托,笔用墨来呈现。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其字既有神采又有筋骨。
编辑: 王璐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