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贵禄 | 以书画为舟,摆渡陕西故事

2025-09-17 10:51:05  来源:三秦文化研究会  


[摘要]在陕西这片被历史厚爱的土地上,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每一片砖瓦都承载着文化的基因。...

文/史贵禄

  在陕西这片被历史厚爱的土地上,每一道沟壑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每一片砖瓦都承载着文化的基因。而书画艺术,恰似一叶轻舟,载着三秦大地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悠悠摆渡,让沉睡千年的记忆在笔墨间苏醒,让黄土高原的风骨在宣纸上挺立。

一、笔墨里的文明密码

  陕西书画的根脉,深植于周秦汉唐的沃土。北魏造像碑上,刀笔共舞的书法不仅是宗教艺术的结晶,更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见证。那些被康有为誉为“书中小品”的石门摩崖,在褒谷石壁上镌刻的不仅是佛教故事,更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后的艺术火花。及至盛唐,阎立本以《步辇图》定格家国气象,张萱用《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贵族生活的华美瞬间,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线条更是在长安城头舞出水墨画的千年神韵。

  北宋范宽隐居终南山,以“师诸造化”的理念重塑山水精神。他的《溪山行旅图》里,秦岭的雄浑化作笔墨的苍茫,行旅的孤寂与山水的永恒构成哲学对话。这种“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美学追求,恰似三秦人将生命体验熔铸于自然的艺术写照。而长安画派的诞生,更是将陕西书画推向了新的高度。赵望云笔下的陕北窑洞、石鲁心中的华山雄姿,无不彰显着“笔墨当随时代”的革新精神。

二、书画里的陕西叙事

  书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讲述陕西故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能以笔墨的浓淡干湿表现黄土高原的沧桑,又能以色彩的冷暖对比展现关中平原的丰饶。颜真卿的楷书筋骨,是陕西人刚健风骨的物化呈现;柳公权的铁画银钩,是三秦人严谨精神的艺术表达。而于右任先生创立的“标准草书”,则让陕西书画在实用与审美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陕西农民画作为本土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成为讲述陕西故事的另一支生力军。户县农民画以其白描形式、大胆想象和鲜明色彩,展现了陕西人朴实勤劳的生活场景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陕北农民画则以其粗犷中有细腻、浓艳中有淡雅的艺术风格,反映了陕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节日狂欢。

  当代陕西书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赵振川的《黄河魂》以泼墨技法表现母亲河的奔腾,崔振宽的《秋塬》用抽象语言重构黄土高原的肌理,王西京的《华山图》则借险峻山势寄托三秦人的坚韧品格。这些作品既延续了“长安画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以现代审美重构古典意境,让陕西故事在宣纸上焕发新的生机。

三、跨界里的文化传播

  更令人欣喜的是,陕西书画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在公益广告中,户县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孝道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在数字艺术领域,陕西书画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让《溪山行旅图》中的山水在虚拟现实中流淌,让《步辇图》中的人物在数字展厅里鲜活。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陕西书画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陕西故事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四、结语:笔墨永流传

  当我们在宣纸上晕染三秦风光,在碑帖间追寻先贤足迹,实则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陕西书画的魅力,不仅在于笔墨技巧的精湛,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哲学思考与生命感悟。这种魅力,是刻在甲骨上的占卜,是凝在碑碣里的风骨,是流淌在长安画派血脉中的创新基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愿陕西书画人能继续以笔墨为舟,在传统文化长河中溯流而上,同时以开放胸襟拥抱时代浪潮。让每一笔都饱含三秦大地的厚重,让每一墨都浸润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在宣纸与绢帛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陕西故事,让陕西文化在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永续流传。(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原载《三秦文化研究》2025.03期 卷首语

编辑: 王璐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